每个班里都有那么一个“尖子生”——什么都懂,考试次次拿满分,比课程进度多看好几本书。上学时,你是班里的那个尖子生吗?我可不是。在哈利·波特的世界里,这个角色是赫敏·格兰杰。聪明、可靠、努力、学识渊博,她好到让人忍不住把她当成完美的化身。可一旦这个“完美形象”做出了愚蠢、奇怪,甚至不友善的事,她的行为就不再像个“完美偶像”,而更像个普通人。和之前的好印象一对比,这些事简直像“罪过”一样扎眼。 赫敏的“过错”大家总对赫敏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,因为她“永远是对的”。她是那个什么都知道、什么都会做、什么都能预料到的人——她会告诉哈利,秋·张为什么哭;会给金妮出主意,教她怎么吸引哈利的注意;会解开斯内普的谜题,还能找到魔法石的制造者。可她也会犯错。有时候不是事实层面的错,而是行为上的不妥。她惹哭了无辜的卢娜·洛夫古德。她引起了霍格沃茨家养小精灵的反感。她嫉妒罗恩并放小鸟攻击他。她消除了父母的记忆。而大家指责她的架势,简直比指责汤姆·里德尔(伏地魔)还狠。要知道,里德尔可是让魔法界陷入恐慌,还杀了自己的父亲啊。 尖子生≠完美无缺诚然,赫敏是个理想的尖子生——认真、负责、一丝不苟。可她自己也常常过分坚信“自己是对的”,而且她还……爱说教。喜欢掌控一切。给哈利和罗恩施加压力。总爱炫耀自己的聪明和成绩。说话太冲。容易冲动。看问题太绝对。这样的缺点我还能列一大堆,但这些都不是“坏人的特质”,只是一个青少年该有的样子。她不过是个被迫提前长大的女孩,因为朋友总陷入麻烦,大人们要么沉默要么靠不住,整个世界都快塌了。 她的自我价值感不知为何,总和成绩、“自己是否正确”绑在一起;她不确定自己是否有吸引力;她会为嫉妒、残酷的现实、不公的待遇,还有身边人可能的背叛,而痛苦不堪。更何况,她最好的朋友还时时面临死亡、受伤,甚至被赶出魔法世界的风险。 不能要求还在成长的人完美无缺赫敏一开始11岁,后来14岁,再到17岁。每个年纪的她,都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。有时候做得很完美,有时候会犯错,但她会从错误里学习,会改变,会变得更温和、更有人情味。想想你们自己的青春期吧。我还记得我青春期的样子——直到现在,有些回忆还会让我为当时的自己感到羞愧。要是我是书里的主角,读者肯定会把我骂得狗血淋头。可青少年没有我们成年人的阅历,而我们成年人却经历过青春期。 所以,该是我们对犯错的青少年多些理解和共情,而不是要求他们符合我们理想化的期待。没错,作为一个喜欢赫敏的人,写这些话对我来说很容易。但我试着不只和她共情,我也理解罗恩、哈利、德拉科,还有珀西。甚至对邓布利多、斯内普、詹姆、小天狼星、卢平,还有其他人的“青春期版本”,我也试着去理解。甚至对自己内心那个“青春期的我”,我也在努力理解。虽然不是每次都能做到,但我一直在尝试。所以,我对青少年赫敏的同情和理解,只会多不会少。
股王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