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房东税”,最近成了网络热议的焦点。有不少声音称,伴随9月15日《住房租赁条例》的实施,“房东税”将正式开征,税负可能增加,房租也可能随之上涨等等,这些说法其实都是误解。今天,我们就来一一弄清楚。
误读一:“房东税”是一个新税种?
“房东税”并非新出现的税种,而是对现有房屋出租相关税费的统称,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、增值税、房产税等。
以湖南为例,据0731-12366纳税服务平台工作人员介绍:
增值税方面,月租金不超过10万元可免征,超过10万元则减按1.5%的税率征收;房产税通常是住房按租金收入的4%征收,目前执行减半政策,实际税率为2%;而个人所得税,住房按租金收入扣除相关费用后的10%税率征收。此外还有少量附加税费。
这些税费政策早就实施了,并不是随着本次《条例》出台而新增的。
误读二:合同备案就等于要征税?
《住房租赁条例》的核心内容是规范租赁市场,其中就包括推行租赁合同备案制度,要求合同实名签订,并向房产管理部门免费备案。
对违规出租行为的监管,也进行了强化。比如禁止将厨房、卫生间、阳台等非居住空间单独出租,并对群租面积和人数设置限制。一旦违规,房东可能面临警告、罚款(个人最高1万元,单位最高10万元),甚至没收违法所得。
同时,《条例》更加倾向租客的权益保护,明确押金退还规则,禁止随意扣押押金,备案合同还可便于用于办理居住证、提取公积金等。
值得注意的是,备案≠征税。备案是行政管理手段,旨在使租赁市场更透明、更规范。而税收是依据税法规定,哪怕没有备案,只要租金达到起征点,如月租金超过10万元,就需要纳税。所以,备案并不触发纳税。
误读三:新规实施后房租一定会涨?
房租是否上涨,还是取决于市场供需关系。
租房需求旺盛的区域,房东具有一定议价能力,可能尝试将部分税费转嫁至租金;
但在供应充足甚至过剩的地区,贸然涨租可能导致房屋空置,税费成本反而需要由房东自行承担。
另一方面,《条例》明确要求,政府加强租金监测,稳定市场预期,抑制不合理涨价。
建议:房东应主动完成合同备案,合规经营,避免处罚,同时借此优化租赁管理;租客则应积极要求备案,保障自身权益,并注意个税专项附加中关于租金扣除的政策,降低实际支出。
总之,《住房租赁条例》的出台,意在推动租赁市场长期稳健发展,而非简单加税。面对一些网络传言,请大家保持理性,认清政策本意,勿被片面信息误导。(记者刘乐)
股王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